听新闻
放大镜
“黄牛”们用这个App生成假行驶证
2024-06-28 16:17:00  来源:检察日报

  一些司机为了逃避交通违章处罚,选择通过买分的方式,使用他人驾驶证分数抵销自己的违章。有不法分子看中了这一“商机”,充当“黄牛”组织他人买分卖分牟利,更有甚者开发出App,为“黄牛”提供人员介绍和拼图制证等非法服务。

  经上海市宝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日前,涉案“黄牛”、买分卖分App开发者等58名被告人均因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获刑。

  违章处理人“人”“证”不符

  系统照片显示交通违章当事人是男性,为什么来处理违章的是女性?2022年10月,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顾村派出所民警在办理业务时发现了这个问题。民警当即对办理业务的女子李某进行询问,并再次确认其提交的机动车驾驶证和机动车行驶证(处理违章需要同时携带两个证件,其中驾驶证是证明本人有驾驶资格,行驶证是证明违章车辆信息),发现李某提供的机动车行驶证只有正面有内容,反面却是空白。

  在民警多番询问下,李某交代,自己受“黄牛”王某安排来代替他人扣分,机动车驾驶证是自己的,但用的机动车行驶证是王某为证明其和违章车辆有关系而伪造的。几天后,民警在某小区居民屋内将王某抓获。

  王某到案后交代,自己之前在交警大队处理违章时被一名“黄牛”上前搭讪,询问“是否需要兼职代扣分”。王某欣然答应后,便进入多个“交通违法处理”群,组织介绍他人进行买分卖分。王某介绍,自己是通过一款微信小程序寻找“买分人”和“卖分人”,该平台还自带制图功能,可以伪造“买分人”的机动车行驶证,自己已经通过该平台伪造机动车行驶证80余本。

  公安机关对这款微信小程序进行了深入调查。经过5个月的线索挖掘和数据分析,一个涉及全国多地、以制办假证为手段、通过中介实施跨省代扣分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研发“行驶证美化”功能逃避审核

  这款微信小程序的账号主体是由余某创立的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初,余某创立该公司,招聘员工10人左右,开发了一款为代扣分“黄牛”、租车公司、租车人提供车辆交通违章信息查询服务的App。与此同时,该公司同步上线与App同功能的微信小程序,以便于多渠道拓展业务。

  为了优化App功能,余某与活跃用户建立了群聊。在沟通中得知,很多“黄牛”都遇到了一个同样的难题——找人办理代扣分需要机动车行驶证原件,但“黄牛”和交通违章车主大多是异地。有的车主只愿意通过发照片的方式让“黄牛”自行打印,而拍出来的照片时常存在像素低、反光的情况,容易被办理违章窗口的审核人员发现。

  余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动起了歪心思。2021年1月,余某让员工重新编写App的代码,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研发了“行驶证美化”这一新功能。“行驶证美化”功能可以模仿真实机动车行驶证制成模板,提前预设好所需的文字及印章。“黄牛”在上传机动车行驶证正、副页照片后,系统会自动识别图片中的文字,套入预设的行驶证模板,自动生成一张加盖当地交管部门公章的机动车行驶证电子扫描件。新功能上线后,吸引了一大批“黄牛”使用和转发。

  一单代扣分业务获利100元

  与王某同时到案的还有多名“黄牛”。据“黄牛”陈某交代,他也是去交警大队处理违章时发现代扣分业务有利可图,于是加入了10余个群聊,遇到只愿意发送机动车行驶证照片的客户,便通过App制作一张伪造的机动车行驶证。

  生成电子扫描件后,陈某会到打印店打印,再进行对比、裁剪,套上自己买的空白驾驶证皮套,以假充真。此外,陈某还帮其他“黄牛”同行在App上操作伪造行驶证,收取一定“好处费”。

  据陈某交代,他处理违章代扣分每分获利30元至50元,一单平均6分,除去他人分成外,一单能获利100元左右。

  经查,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陈某帮人有偿处理了48条违章记录,而到案的另一个“黄牛”扈某处理的违章记录多达448条。

  余某组织员工开发的“行驶证美化”功能帮助数名“黄牛”生成假行驶证20万余张,非法获利35万余元;陈某、扈某等49人为牟取非法利益,充当机动车违章代扣分中介,赚取中介费。

  58人因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获刑

  案件移送宝山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通过技术解析和资金账户分析,对案涉制办假证平台老板及运维团队、代扣分中介、涉案打印店人员、违章车主、代扣分人员等不同涉案群体,依据参与程度依法分类分层分级处理。该院经审查认为,余某及其公司工作人员,“黄牛”王某、陈某、扈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伪造国家机关证件,情节严重,遂以涉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对余某等58人提起公诉。

  日前,法院经审理,以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被告人余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3万元;判处被告人王某、陈某、扈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至有期徒刑二年十一个月,缓刑三年不等,各并处罚金;对其余涉案人员也作出相应判决。

  承办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某汽车服务公司相关人员中,有7人通过网络平台违法处理32条违章记录。对此,宝山区检察院向该公司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落实车辆使用实名登记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并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法治教育。目前,该公司已按照检察建议对公司内部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整。

  此外,宝山区检察院还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对替他人扣分的“卖分人”、实际违章的“买分人”等涉案人员给予行政处罚,强化对非法中介人员和平台的清理和取缔,提高机动车驾驶人员的法治意识。

  截至目前,有关部门已对相关涉案人员作出处罚决定,并开展有关打击代扣分、买分卖分行为的专项行动。

  编辑:杨海倩